歡迎各位志工夥伴們,於2月9日(四)早上10點

在雙流崩塌地,園區準備5種樹豆(紅.黑.白.黃.彩虹)

邀請您一起來撒下這美麗的舞豆~幫助我們的崩塌地快速恢復面貌

IMG_3467.jpg

 

 

一大早天氣晴朗,園區的大哥、大姊正辛勞的為我們精心挑選樹豆

IMG_3479.jpg

 

 

大姊不畏懼烈日,在太陽底下拿著樹豆一顆一顆的檢查,

要讓我們撒下的每一顆種子都能好好成長

IMG_3475.jpg

 

 

 

樹豆(Cajanus cajan L.)為亞熱帶豆科作物,別名埔姜豆、木豆、番仔豆、柳豆等

原產地為非洲,栽培於熱帶及亞熱帶的澳洲、印度及加勒比海地區及世界上其他溫暖地區。

台灣長久以來在低矮山坡及丘陵的果園、路旁、田埂均有零星栽培。

根據資料顯示樹豆除供食用外,也可供作飼料用,且乾莖還可做為燃料,

幼嫩植株可做綠肥,對土壤改良極具價值。

另品種也有多種不同的栽培品系,種子有多種顏色(乳白、暗紅、純黑、雜色)

大都由原住民栽培供藥膳材料食用

花蓮農改場指出,以前原住民勇士上山打獵時,為增強體力和耐力,

經常把樹豆和豬腳一起烹調料理成為勇士湯,做為提供給勇士的最佳食補。

IMG_3474.jpg

 

 

 

其中命名通過的3個樹豆新品種特性

1.樹豆臺東1號:種皮為白色,具產量高、成熟期一致的特性。

2.樹豆臺東2號:具抗病蟲害及株型直立特性,種皮為茶褐色,

外觀豔麗,適合做為糕餅內餡。

3.樹豆臺東3號:種皮為黑色,具高抗氧化力,深具開發保健食品潛力。 

樹豆.jpg

 

 

 

 

據說阿美族先祖移住光復鄉的馬太鞍部落時,由於當地樹豆甚多,結實可食,

逐命名為Fata’an(馬太鞍),可見當地產樹豆之盛,

這也是一般我們以植物取地名的例證。

在原住民部落,有不少地名或人名是以植物取名的。

早期不論是那一個民族,通常會有「生殖」的崇拜,

而會與「生殖崇拜」連上關係的東西往往也有很強的生殖力,

樹豆的繁殖能力顯然是馬太鞍人生殖崇拜的另一種表現。

目前樹豆只有在較多原住民的社區市場才找得到。

它富含澱粉及蛋白質,亦有清熱解毒、補中益氣、利尿消食等等功能,

更有人稱它為原住民威而鋼。

隨著社會變遷,物資豐富,樹豆不再是阿美族小朋友常吃的零嘴食物,

種植也不如過去那麼普遍,

但仍然有不少阿美族人對它特別懷念,更喜歡它那與其他豆類不同的味道。

IMG_3487.jpg

 

 

參考資料來源: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雜糧特作科葫蘆中醫藥專業資訊網

台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FFTC AGNEWS 亞太糧肥農業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