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羅國文   文:森林志工-陳全福(山林悠遊網森林報

 這是忙碌的一天,卻也是充實的一天

不管是參與的民眾或工作人員,內心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

辛苦了!專案教師群及所有工作人員,你們的苦心沒有白費,

成果也展現在參與民眾燦爛的笑容中。

(向大自然學習)

山林種子_20



願意帶著孩子參與生態探索活動,這些父母的用心令人感佩。

而一路專注聆聽、勤於發問又詳作筆記的遊客,更激發我們「傾囊相授」的意念。

遊客的熱烈回應是最大的回饋,那份成就感,會激發我們更盡心盡力的付出。

解說也是生態環境教育的一環,任重而道遠,

空有理想和熱情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找對方法。

教條式的宣導,索然無味;生硬的知識灌輸,令人敬而遠之。

這兩般情況,不但效果有限,還會帶給辛苦的解說者滿滿的挫折感。

從這一整天與遊客的互動中,我似乎體會到一個有效的互動方式─心的感動;

唯有感動遊客的心,潛移默化的功能才可能無限擴大。

面對奧妙大自然,人們總是充滿無限好奇,身為解說者,

「我該怎麼說」可能會比「我該說些什麼」來得重要。

用對方法,引發共鳴,激起感動,這樣的解說才有意義。

(環境教育是腳踏實地的教育)

山林種子_08



「崩塌地」不只是陳述事實,更可以讓遊客反思人定勝天的無知、

體會大自然反撲的雷霆萬鈞、感受自然林相與傾圮裸露的強烈對比。

此刻,再配合一些感性的引導,讓遊客想像山崩地裂、石破天驚的怵目驚心,

野生動物家園殘破、驚慌逃竄的哀嚎悲鳴,

對遊客內心的撼動,絕對勝過僵化的標語口號。

觀賞清澈溪水中魚兒自在優游時,除了介紹野溪魚類及相關水中生物之外,

也可以讓遊客享受片刻「臨淵羨魚」時光。

魚兒逍遙,溪水悠悠,親臨其境,置身其間,自能體會清淨溪流,

多少生物賴以依存。之後再導入水源污染、溪流生態破壞等話題,遊客必然更能感同身受。

(近山亦可親水)

山林種子_05



來往步道間,如果只是植物介紹,似乎又缺少一些感性的體悟。

在鳥鳴啁啾中,大可放慢腳步,甚至席地而坐,淨心心靜,

聆聽微風輕送天籟,感受「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一段感性交流後,再觸及濫墾濫伐、棲地破壞,

想必從美好情境中被拉回殘酷現實的人們,必然更能同仇敵愾。

瀑布是美的焦點,多少人跋山涉水,就為了一親芳澤,

享受濕潤空氣中,豐盈瀰漫負離子。此刻,水聲淙淙似管弦,

水色素淨如白練,如此聲色饗宴,很難不陶醉其間。

秋冬之際,雨量稀少,瀑布卻依然流水潺潺,不絕如縷。

在滿山蒼鬱,望眼生綠的情境中,適時引領遊客明白森林涵養水源,

水源匯成溪流,溪流滋養生物……此情此景,再冷漠的心都很難不受感動。

(被青山環抱的吊橋)

山林種子_04




「因為瞭解而珍惜,因為珍惜而激發保護行動」這話說得不錯,

但如果能在瞭解與珍惜之間,再加上一層感動的催化,這環環相扣就會更緊密、圓滿。

「勸君莫打枝頭鳥」只是勸導,而下一句的「子在巢中望母歸」卻能撩撥心弦,

引發人心深層的共鳴與感動。也許,這會是更貼近人性的解說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