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內文溪,自5月中旬開始就有部分河段出現乾涸的現象,但下游不遠處,又有水持續地流出來。

這讓我想到南部地區因為地層地質的關係在旱季常常水都當起「伏流水」了。

P1120989.JPG  

 

 

首先,我們先用Google Map 看看屏東地區,在平原和山麓地帶之間發現顏色很分明的「線條」,這「線條」之下隱藏著一條斷層,叫做「潮州斷層」。潮州斷層位於高雄縣寶來至屏東縣枋寮,是台灣南部劃分中央山脈與西部山麓地質構造的分界,南北延伸約100公里。

潮州斷層.jpg  

 

而潮州斷層與地下水又有何關係呢?因為在斷層交界處有較大的地形落差,河流的侵蝕能力因山區地形陡峭而較為強,整個流域區的岩石碎屑可以源源不斷的沖刷下來;但水流至斷層後,因坡度減緩、流量分散,河水攜帶負荷物的能力逐漸減弱,於是這些由山區被水流攜帶下來的土石及碎屑物逐漸依粒徑大小往沖積扇扇端或兩側而漸漸堆積,越靠近扇頂所堆積的土石粒徑則越大。

沖積扇.jpg  

 

(圖片來源: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51&k=263)

 

然而,因為距離扇頂的土石粒徑越大,而土石與土石之間所構成的孔隙也會越大,此時,若由山區流下的水,會因為一出谷坡度驟緩,又遭遇到扇頂土石粒徑較大;所構成的孔隙也較大的關係,所以會有大量的水滲入地底,形成地下水或伏流水。

在屏東的來義鄉林邊溪上游,有一座地下水庫-二峰圳,由日人鳥居信平於1923年所設計建造完成。鳥居信平發現當時洪水季節時氾濫成災,用水季節時卻水源枯竭,後經近5年的流域調查與記錄發現,在旱季的時候河水全部滲入河床下成為伏流水,因此,為終年保持穩定的取水量,決定引進伏流水來利用,這也是建造二峰圳的原因之一。二峰圳至今已超過90年,仍持續供應附近居民生活與灌溉之用,我們還是不得不佩服早期人們的智慧啊!

屏東地區養殖業算是興甚,而養殖業主要的用水,就是地下水。雖然說屏東地區的地下水量很豐沛,但是,若是抽取的量大於自然的補注量時,仍是會造成地層的下陷,且只要下陷就無法復原的情況。所以,我們只要遇到雨季或颱風季時,時常聽到屏東地區的林邊、東港、佳冬、枋寮等地區淹水的新聞報導,這些淹水區域,都是養殖業很興盛的地區,因大量抽取大下水,而造成今日不可復原的後果。我們都應該戒慎恐懼,在生活與環境之間有個適當的取捨。

 

而上述的內容與雙流自然教育中心「小雨滴的旅行」課程模組也有提到,若要更深入的了解,可以預約雙流的課程喔!

 

By 大黑豬

 

 

 

arrow
arrow

    SL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