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筆筒樹 文/鱟
ㄟ~怎麼有一條毛茸茸大便在滑動呢?越靠近跑得越快,近看還有腳出現,這到底是什麼東東啊?
呦!這個是屁股還是頭阿,原來這是地底下的天才建築師~鼴鼠達人
就是我們一般俗稱「悶鼠」的地道哺乳動物,這一群地下鐵通勤族
長年生活在黑暗空間中,所有地上世界生活該有的空間
如寢室、廁所、廚房及休息的地方,通通被地下化
這一切完全都是鼴鼠靠著自己的力量挖掘建構起來的
鼴鼠又稱穿地鼠,是台灣特有亞種哺乳類
分布於平地到海拔約3000公尺的山區,以低海拔山區及開墾地 最為普遍
台灣鼴鼠是夜行穴居性動物,以土壤中的蚯蚓、蠕蟲、 小型兩生類與爬蟲類為食物
台灣鼴鼠遍佈於農地,是農人頭痛的對象,因為他們在旱田的表土層活動時
往往把阻礙鑽洞的農作物根部咬斷,而且他們也會採食地下莖或塊根
因此在菜園、竹林、菓園或玉米田裡,多半都可以見到鼴鼠在地下縱橫穿梭
所造成的長條狀隆起坑道痕跡,它可以說是人類農耕活動所伴隨的一種指標動物
台灣鼴鼠小百科
頭體長約10-13公分,體重30-60克
外型上有許多的特化,如:外耳殼消失了,眼睛腎小而視覺功能退化;筒狀的吻端長而突出
嘴巴周圍並長有長觸鬚;體圓胖略呈寬扁型,所批之毛髮柔軟而緻密;尾巴很短短1-2公分
前隻手掌特化增大,五指均具有爪,長而突出,善於挖掘土壤,這是他們外長上明顯的特徵之一
參考資料
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 台灣大百科全書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哺乳動物資源調查(霧峰高爾夫球場委託)
全站熱搜